漢口三萬利多製冰機民路與民族路、民權路交會處的孫中山銅像
  記者彭年 攝
  三民路銅像老照汽車借款片(彭年翻拍)
  見習記者褐藻糖膠鄭汝可
  在漢口六渡橋附近的三民路口,有一尊孫中山銅像,身著中山服,右手執杖,左腿向前,目威剛記憶體光炯炯註視前方。
  這座“銅網路行銷人像”落成於1933年,80餘年來已成為城市標誌。當初銅人像的設計者建造者,後人在美國或臺灣,蹤跡難覓。昨日,見證銅人像80年興衰的武漢文史館館員徐明庭,向記者講述了銅人像與老漢口的故事。
  上海名家江小鶼設計
  工程曾因洪水停頓
  “銅人像開創了我國自行設計、自行鑄造銅像的先例。”徐明庭講述,1927年,國民政府從廣州遷至武漢。3月,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,宋慶齡、何香凝、孫科、毛澤東、董必武、吳玉章、惲代英、林祖涵、宋子文、譚延闓、陳公博等12人提交提案,提出在武漢塑造孫中山銅像。
  1929年,銅像開始籌建,時任漢口特別市市長劉文島出面主持。時任財政局局長吳國楨撥款籌建,其兄長吳國柄赴上海與江小鶼接洽設計。
  江小鶼是當時著名的雕塑藝術家,曾為徐志摩詩集繪製封面,武漢龜山公園的黃興銅像也出自他手。
  徐明庭回憶,銅像高2.15米,石座高4米,下建麻石臺階5級。“麻石都是從湖南運來,銅像在上海鑄就後,運抵武漢。”銅像坐南面北,石座下的挖腳打樁等工程,由當時的市工務局完成。石座四周的白石上,還鑲刻有吳國楨撰寫的276字“像贊”和“序”。
  恰逢漢口特別市改為省轄市,行政改組;加之1931年武漢遭遇特大洪水,石座工程一度停頓,銅像從上海運來後一直寄存在招商局。1932年10月,吳國楨接任漢口市長,12月下令繼續開工。1933年4月下旬,銅像竣工。
  選址一波三折
  曾擬立於江漢關前
  “銅像選址一波三折。”徐明庭說,1930年10月,工務局曾擬將“銅人像”放置於江漢關前空地上。
  後來,市政改造,民族路、民權路與三民路的交界處,空出了一個直徑60米的大圓圈。1931年,市政會議決定,將孫中山銅像豎立在這裡。
  1933年6月1日,銅人像落成。在附近漢口市立第九小學(現六渡橋小學)念書的徐明庭回憶,時任湖北省主席夏鬥寅與市長吳國楨共同為銅像揭幕,“鼓樂喧囂,鞭炮震天”。前往瞻仰銅像的群眾,像潮水一般,極一時之盛,“這裡成為漢口市區最繁榮的街市”。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,還有兩名持槍士兵,每天在銅人像站崗。
  銅像右手執杖,但徐明庭說,拐杖原來是沒有的。1965年修繕時,有人覺得孫中山的右手空著不好看,“自作聰明”,仿照武昌閱馬場的孫中山銅像,加了根拐杖。
  文革前期,受“左”的思想影響,“像贊”文字被水泥覆蓋掉。抗戰初期,徐明庭的祖父曾抄下這段文字,夾在書中,後被徐明庭發現。辛亥革命90周年紀念日時,武漢市文物辦欲恢復“像贊”,找到了徐明庭。但目前,碑文尚未恢復。
  還有哪些承載了武漢人記憶的文化標誌,歡迎讀者提供線索。
  (互動方式:18071709671,631499954@qq.com)
  檔案
  三民路《孫中山》銅像
  創作者:江小鶼
  創作時間:1929年
  落成時間:1933年6月
  銘記·武漢文化符號之七  (原標題:上海名家設計 曾選址江漢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s97xsdx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